本网讯 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心手相牵,共抗灾情。南工学子勇担责任,用实际行动诠释爱与奉献。
看到卫辉市遭遇洪灾,计算机与软件学院2019级刘思博同学认为,作为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现在家乡需要我,我就要挺身而出。
7月24日他和几位退役战友组织退役军人救援队,并在南阳筹备救生物资。26日,他们联系到一辆半挂卡车搭载冲锋舟、动力艇等救援设备前往卫辉,当晚到达卫辉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与当地救援队取得联系。27日他和战友们在卫辉参与搜救行动,与救援部队、消防部队、蓝天救援队等配合救出老人、儿童数10名,孕妇1名。27日晚,整支队伍前往郑州修整待命。在途中,他们遇到公路上一辆汽车起火,刘思博和战友立即下车协助交警指挥交通,引导车辆有序绕行。
刘思博说:“作为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我有义务来守护我们的国家,时刻保持军人本色,若有战,召必回。”
土木工程学院2018级邹晶森同学,河南周口人,7月22日接到当地撤离指令,他立刻帮助家人将爷爷奶奶转移至安全区域。23日上午9点得知村庄需要抗洪抢险时,邹晶森毅然决定赶回村庄参加抗洪抢险,协助完成加固河堤任务。在原有河堤的基础上用沙袋加高一米,加固工作持续至凌晨两点。
邹晶森连续在防汛救灾一线奋战,体现了“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用行动诠释南工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2019级徐兴强同学,假期在姐姐饭店帮忙,突遇新乡特大暴雨。
7月23日晚上,看到蓝天救援指挥部急需被子的消息,徐兴强和姐姐立即拿出家里的2条被子前往。在救援现场,他看到很多志愿者在忙碌着,他心想“作为新时代青年,我要和他们一起战斗,一起保卫家乡!”于是,徐兴强报名蓝天救援志愿者,在救援指挥部搬运物资工作至凌晨。晚上,徐兴强和姐姐决定做一件“大事”——为蓝天救援指挥部免费送饭。
24日上午徐兴强和姐姐用光店里所有的食材,做了102碗米线,送到了蓝天救援指挥部。
25日早上,徐兴强和姐姐五点多起床到店里开始准备食材。在店中,徐兴强独自将180个肉夹馍做好。并在附近的群众的帮忙下,做了126碗凉皮。大家把肉夹馍和凉皮送到支援新乡的志愿者手中,送到世青国际小学和育才小学丰华校区,分发给安置的受灾群众。
徐兴强说:“这次洪灾,我看到很多共产党员冲在最前线。作为共青团员,我们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担当民族复兴的重任,面对灾难,我也应该肩负责任,尽己所能,贡献力量。”
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17级罗子凡同学,来自河南省郑州市。7月20日郑州遭遇特大暴雨,在亲身经历洪灾后,罗子凡也想为受困群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了解到郑州航海体育场设有防洪救灾指挥部,她表示作为一名中医学子,在国家需要的时刻自己要挺身而出,于是她决定报名参加志愿者。
25日一大早罗子凡到达航海体育场,在报名志愿者的队伍中排起了长队,本以为排不到了,结果却听到有负责人问队伍中有没有学医的,她高高地举起手,坚定地回答:“我是!”此时她无比庆幸自己是一名中医学子,能在危难关头为家乡尽一份小小的力量。罗子凡等人在现场成立一个医疗小分队,准备常用药品,对受伤的人员进行简单的处理和包扎。
罗子凡表示,很荣幸参与到救灾的队伍中,目睹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感动,有络绎不绝从全国各地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有争先恐后奔赴一线的军人和救援队伍、有自发前往的志愿者,这些都让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力量。
建筑学院19级周世康同学,家住新乡市原阳县,新乡市因连日暴雨影响,多地受灾严重,其叔叔在汛情发生后便组织志愿服务队前往新乡参与抗洪。7月23日周世康跟随叔叔一同前往,到达新乡后,迅速开始救援被困人员和运送物资的工作。
当天,铲车导航员与志愿服务队利用铲车营救附近小区被困人员,在小区救援工作完成后,又遇到来自邓州市翟清林的义工队,与他们一起前往河南师范大学,营救出被困其中的20余名大学生。随后,在接到新乡市牧野区后河头村村民的求助电话后,又立刻赶往后河头村进行搜救。当时情况不容乐观,村庄水很深,搜救困难,且村庄停电、停水,也没有信号,进村搜救全靠呼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搜救,最终用铲车救出村民20余人。
在新乡牧野区救援结束后,25日周世康又跟随队伍前往重灾区卫辉市帮助灾区的群众转移。26日下午到达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救援,附属医院是重灾区,由于水深、路况不明,经过细心排查路况,最终将受灾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区。
面对灾情周世康不畏艰难、勇担重任,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希望!(校对/鲁静薇 审核/肖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