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活动月工作模式探索
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16年开始,创新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月(以下简称“活动月”),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实际,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师生思想动态以及相关纪念日、庆祝日、节日等,让学生亲自参加、亲眼看到、亲身体验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家的巨大变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应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补足党员精神上的‘钙’、强壮学生信念上的“骨”,实现从知识体系到信仰体系的转化。
“活动月”通过两大活动“两翼”齐飞、丰富课堂载体、八种形式“八轮”驱动,“党建+”提升育人高度、精度、厚度、深度。六年来,约有10万名师生参与活动,效果显著。201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月被评为河南省思政工作优秀品牌,中国教育报、新华网、省教育厅网站等众多媒体予以宣传报道,产生强烈社会反响。
聚焦内容创新,让党建与新时代同频共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打造活动月党建发展共同体,增强党建工作“师生获得感”和“成长幸福感”,注重建设过程,持续聚焦、久久为功,让活动月“党建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增强活动月党建“活力”和“魅力”。
校党委书记、校长高度重视活动月开展,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把好活动“方向盘”和“动力源”,确保活动主题与时俱进,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活动月”紧跟社会热点,提高师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2017年起先后开展以“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青春献礼二十大”等为主题的活动。
作为大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活动月的开展促使“大思政课”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现场教学中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六年来,活动月共开展大型主题展示演出、外出考察活动30余次,带领师生诵读经典文献近百场,评选出学生原创优秀作品千余件,整理学生观后感、心得体会及调研报告2万多篇,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丰富活动载体,拓展党建工作途径。坚持校内课堂。立足校内主渠道、主阵地,有效保证党建工作全覆盖。通过校内课堂组织讨论、研读、辩论、竞赛、展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学习、理解和感悟。
重视社会课堂。充分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在社会大舞台受教育、长才干。2021年,924名师生组建的53个团队调研乡村105个,走访群众1360户,调研79家企业,发放问卷3625份;开展南水北调、特色产业调研、弘扬中医文化等活动72项;累计志愿时长52260小时;形成调研报告53篇,直接受益群众1.5万余人。
拓展网络课堂。普及推广“互联网+思政党建品牌”工作模式,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所学课程背景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组织学生建设院部和班级的思政类教育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及APP客户端等;利用网络调研、微视频制作等,传播正能量。如2021年开展“学习计划”风采展示活动,其中,专心学“习”栏目,通过优秀大学生骨干领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原文,带动辐射华体会最新官网/登陆/注册/入口/官网青年学生掀起学习理论热潮。
实施“八轮驱动”,丰富党建工作形式。注重内容和载体,丰富手段和形式,探索实施“八轮驱动”模式,打造两大活动月党建品牌。
讨论类,提升大学生参与度。活动月围绕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及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组织课堂小组讨论、话题辩论、主题演讲、模拟教学、经典事件案例分析等,提升大学生的理论认知。
观感类,增强学生爱国情感。通过经典影视欣赏,重要专题报告观后感、读后感撰写,校内外参观考察和调研等形式,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坚持每学期为全校学生播放诸如《长津湖》《建国大业》等红色电影,每周举办周末理论大讲堂,每月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等思想政治教育类讲座。
研读类,激励学生学深悟透。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研读经典著作、重要讲话、重要文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组织学生研读《共产党宣言》《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让学生边悟边学。
竞赛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及“我的中国梦”征文、大学生诚信辩论会、庆七一革命歌曲大赛、征文比赛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笔墨述说收获,润物无声地达到铸魂育人效果。
实践类,丰富学生人生阅历。通过开展专题调研、人物访谈、政策宣讲、法律咨询、勤工助学等活动,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节假日,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受教育、受锻炼。如,近几年坚持集中分散相结合方式,把团委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活动月有机结合,发挥较好协同效应。
服务类,培育学生奉献精神。组织学雷锋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支教、社区服务、科技文化医疗“三下乡”等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其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
展演类,涵养学生爱国情怀。采取情景剧、主题文艺汇演、实践汇报、面试答辩等形式,让学生走上舞台、走向前台,真正成为活动月的主角。先后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汇演和“重走长征路”实践教学,把党史党建搬上舞台,讲好“行走的思政课”,广受学生好评。
反思类,坚定学生爱党信念。开展“感恩父母,写一封家书”和“追忆”系列主题实践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心灵交流和情感共鸣,达到情感的升华和信念的坚定,形成健全人格和正确“三观”。
聚力做实党建+ 提升育人“四度”。两大活动月党建品牌经过六年的探索实践,形成制度性、规范性做法,积累深厚历史积淀、品牌优势,取得明显教育效果。
在“党建+课堂”上下真功夫,强化育人厚度。突出以师为本、以学为根、以研为先,让思政教育更有力,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到每门课的教学中,有效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被用人单位予以 “质量高、进步快、后劲足” 的评价,学校社会认可度得到大幅提升,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连年提高,形成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在“党建+铸魂”上下硬功夫,提升育人高度。突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增强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干部、班团活力,全面夯实思想建设。持续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推动政治理论学习下沉基层,丰富支部力量、延续支部精神、激发支部活力。
在“党建+人才”上下实功夫,力求育人精度。活动月党建品牌破解思政教育“纲”的问题、“用”的问题。深化实践探索,创造性构建思政课“1485”实践教学新模式,并开展一系列可复制、可借鉴的品牌实践教学活动。切实发挥好“领头雁”作用,组织党员进入科研团队,评选“优秀科研工作者”“优秀教学工作者”等各类优秀人才,人才培育质量提质增效。
在“党建+实践”上下苦功夫,挖掘育人深度。指导学生参与朗诵、微视频拍摄等竞赛,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奖项30余项。2022年暑假,836名师生组建的37个团队深入全国20多个县市区调研,3个团队项目被团中央立项,3个项目被团省委立项;8535人参与返乡分散社会实践活动,累计志愿时长23.3万小时,直接受益群众4.8万人。4月12日,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带队来校调研,充分肯定学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勉励学校建成全国一流的地方性应用型理工大学,为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经验启示:
马克思主义学院两大活动月以鲜明主题、正确价值导向、多样形式、丰富载体,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活泼进校园、融会贯通进头脑”,实现党建与教学的双融双促。
融入发展大局是根本。融入全校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大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更加积极主动融入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时代大潮中,努力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加强队伍建设是基础。校党委书记、校长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推进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发展壮大;创新活动载体是关键。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创新实施多种课堂、八轮驱动,顺应潮流推陈出新,使活动月历经六年长盛不衰。完善制度体系是保障。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治党,制定《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活动月实施方案》一系列顶层设计,保障活动基地、经费,明确考核、激励制度,为两大活动月品牌实施提供坚强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