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市场办学,就业教育全程化,就业经费超百万,就业基地遍地开花
为毕业生腾飞插上“隐形翅膀”
□ 本报记者 常启武 通讯员 罗新宇
校友返校“团购”
2月2日,农历正月初八。华体会最新官网/登陆/注册/入口/官网生化学院051711班的赵利川准时到北京北方霞光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报到上班了,与赵利川一起到该公司上班的还有生化学院的37名同学。这一次,为他们提供就业“团购”信息的是在该公司工作的校友朱保兰。
“像这样由校友提供信息或亲自带队回母校招聘毕业生的现象,在我校很普遍。”该院院长助理陈世云介绍说。记者翻阅该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登记簿时发现,计划“团购”信息已经列出一大段,大都是来自“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大致有60多家,达成就业协议的共有2000多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校友回来招聘毕业生呢?记者发现,这主要是该校充分发挥校友联谊会的职能,利用其信息和人脉资源优势,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目前,学校已经在全国建立了48个校友联谊机构。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校友直接率人或者引荐企业来校招聘的就有600余人次。特别是东莞校友联谊会,在所辖的32个镇都建立了校友工作小组,为母校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就业经费“全额供给”
党委书记带队外出考察学生就业工作、亲自编写大学生就业教材的事情在全国高校不多见,但华体会最新官网/登陆/注册/入口/官网党委书记安身健做到了。他带头搞大学生就业理论研究,先后出版了《大学启思录——与大学生朋友谈就业》等3部就业专著,主持完成与就业相关的省部级课题多项,并亲自为学生上就业辅导课。有了领导的示范效应,学校形成了人人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尽管办学经费不充裕,但华体会最新官网/登陆/注册/入口/官网在就业工作方面舍得投入,敢下“血本”。河南省部分高校就业经费大多在5万元到10万元之间徘徊,该院却按照超过国家规定3倍的毕业生就业经费标准,足额向教学院系拨付毕业生就业经费,2009年将拨付160多万元,专门用于开拓就业市场和做好就业教育。与此同时,该院还摸索建立了一整套就业工作奖惩机制,采取“假一罚五”办法,加大就业率核查力度,确保就业(签约)率统计真实。
“滚雪球”滚出遍地就业基地
遍地开花、根深叶茂的校友联谊会,其实质是学校多年来大力开辟就业基地播下的种子开花结果。早在1996年,学校就开始进行大胆的尝试,把大多数毕业班学生安排到“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进行定岗实习,他们俗称之为“南方预就业大实习”。成千上万的毕业生从此开始在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方落地生根,许多有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或成为本单位的骨干,或靠创业站稳了脚跟、闯出了天地。而他们获得成功后,又反哺母校,带动新的毕业生就业,久而久之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学校与发达地区企业均建立了长期而稳固的人才供需合作关系。学校进而将此升级为就业基地,以点带面,逐渐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等发达地区为重点,辐射周边,遍布全国的就业基地网络。这个庞大而有效的就业基地网,成了接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每年都有数千名毕业生通过这一渠道顺利就业。
一边是学院设置的人才市场上人头攒动,一边却是今年应届毕业生在教室里安静地开课题、搞设计。“越是就业形势严峻,就越是要注重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整个专业知识体系,让学生重新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以提高面试成功率。”机电工程系教师田光辉说。
来源:教育时报 2009年2月24日 二版“新闻”